工程测量作为机电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,其核心原理和操作规范是二级建造师考试的高频考点。以下通过历年真题,深入解析测量工作的关键概念与应用场景。
1. 工程测量过程中,最关键的环节是哪一项?(2018年真题)
参考答案:D
解析:检核是测量工作的核心保障。无论是外业数据采集还是内业数据处理,都需要通过多重检核确保实测数据与工程测量竣工图的一致性。例如在设备安装中,若未对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检核,可能导致设备定位偏差,影响后续施工质量。
2. 水准测量采用高差法时,待定点的高程获取方式是?(2015年真题)
参考答案:B
解析:高差法与仪高法是水准测量的两种常用方法,二者均需通过计算获取目标点高程。例如高差法需测量已知点与待定点的高差,结合已知点高程计算待定点高程;仪高法则通过计算仪器视线高程,再结合后视读数得出结果。
工程测量程序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施工质量,而基准点的设置则是测量工作的基础。以下真题聚焦测量流程与基准点选择,帮助考生掌握操作要点。
3. 工程测量基本程序中,设置标高基准点后的下一步操作是?(2010年真题)
参考答案:C
解析:无论是建筑安装还是工业安装测量,其标准流程为:建立测量控制网→设置纵横中心线→设置标高基准点→设置沉降观测点→安装过程测量控制→实测记录。沉降观测点的设置需在标高基准点确定后进行,以确保后续设备安装的沉降监测数据准确。
4. 基础上埋设的沉降观测点,首次观测应在何时进行?(2016年真题)
参考答案:A
解析:基准点埋设完成后需立即进行首次观测,后续观测需在设备安装期间持续进行。例如在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中,埋设沉降观测点后立即测量初始数据,可有效对比后续安装过程中基础的沉降变化,避免因沉降超标导致设备倾斜。
机电工程测量中,不同仪器适用于不同场景,特殊工程(如长距离输电线路)的测量方法也有独特要求。以下真题围绕仪器选择与特殊场景展开解析。
5. 长距离输电线路钢塔架基础施工中,大跨越档距测量通常采用哪种方法?(2010年真题)
参考答案:C
解析:常规档距测量可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控制,但大跨越档距因距离远、地形复杂,需使用电磁波测距法或解析法。电磁波测距法通过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信号计算距离,受地形影响小,适用于超远距离测量。
6. 常用于设备安装定线、定位和测设已知角度的仪器是?(2014年真题)
参考答案:B
解析:激光经纬仪集成了激光指向与角度测量功能,可精准确定设备安装的纵、横中心线,200米范围内角度偏差通常小于1厘米。例如在大型机床安装中,使用激光经纬仪可快速完成定位,提高安装效率。
地下管线工程作为隐蔽工程,测量环节尤为关键。以下真题结合实际施工场景,考察测量数据记录的完整性要求。
7. 地下管线工程回填前,无需测量的项目是?(2019年真题)
参考答案:D
解析:地下管线回填前需测量起点、终点、窨井坐标及管顶标高,确保后续维护时能准确定位管线位置。管线中心标高因施工中已通过基准点控制,回填前无需重复测量,重点记录管顶标高以避免后期地面施工破坏管线。
总结:通过以上真题解析可见,二级建造师《机电工程》测量模块的考查重点集中在流程规范性、仪器选用原则及特殊场景处理上。建议考生结合教材深入理解每个考点的底层逻辑,通过真题练习掌握命题规律,切实提升应试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