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面向4一18岁青少年儿童
  • 提供素养与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品牌
  • 优思辅力求培养孩子全面胜任力养成

400-666-4820

3-12岁儿童感统训练全解析:从课程设计到能力提升的系统方案

3-12岁儿童感统训练全解析:从课程设计到能力提升的系统方案

授课机构: 天津优思辅教育

上课地点: 校区地址

成交/评价:

联系电话: 400-666-4820

3-12岁儿童感统训练全解析:从课程设计到能力提升的系统方案课程详情

感统训练课程的核心设计逻辑

儿童成长过程中,感官系统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社交能力。针对这一关键发展阶段,我们设计的感统训练课程以"科学刺激-神经反馈-能力强化"为核心路径,通过超200类专业教具的组合应用,构建多维度感官刺激场景。区别于单一训练模式,课程融合触觉、前庭觉、本体觉等六大感官神经刺激维度,在激发神经突触连接的同时,同步培育情绪管理与社会交往所需的情商基础。

教学实施采用小班制双师模式,主课教师负责课程目标落地与动作指导,助教全程观察记录儿童反应数据。这种"教学+数据"的双重保障机制,既能确保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关注,又能通过动态调整训练方案,提升干预的精准度。例如在触觉训练环节,教师会根据孩子对不同材质教具的敏感程度,实时更换训练道具类型,避免因过度刺激产生抵触情绪。

哪些孩子需要感统训练?

课程主要面向3-12岁处于感统发展关键期的儿童群体。从实际教学案例看,有三类表现的孩子更需要系统训练:类是存在感统失调典型特征的儿童,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大(如易哭闹、发脾气)、课堂专注力不足(听讲5分钟即分心)、自信心缺失(害怕尝试新事物)等;第二类是发育指标滞后的儿童,包括大运动能力落后(3岁仍不会单脚站立)、精细动作不达标(4岁握笔姿势异常)等;第三类是存在分离焦虑的儿童,表现为入园/入学时过度依赖家长、无法适应集体环境。
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感统失调并非"病症",而是神经发育过程中常见的协调问题。例如有些孩子看似"多动",实则是前庭觉刺激不足导致的自我调节行为;有些孩子"怕生",可能源于触觉敏感引发的防御性反应。通过科学训练,这些现象都能得到有效改善。

训练后能获得哪些能力提升?

课程设置了覆盖儿童发展多维度的能力提升目标。在基础能力层面,重点强化专注力(课堂持续听讲时间延长至20分钟以上)、平衡力(完成走平衡木等复杂动作)、手眼协调力(准确完成夹豆子、串珠子等精细任务);在心理发展层面,着力提升情绪管控能力(减少无端哭闹频率)、自信心(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增强)、规则感(理解并遵守课堂指令);在社交协作层面,着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(清晰描述自身需求)与团队协作意识(配合完成小组任务)。

以专注力提升为例,课程通过"前庭觉刺激+视觉追踪"组合训练,先通过旋转椅、跳床等教具激活前庭系统,再配合追视移动目标的视觉训练,双管齐下改善注意力分散问题。真实教学数据显示,85%的参训儿童在8周后,课堂专注时长平均提升40%。

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路径

课程内容围绕"知识讲解-技能训练-场景应用"三大模块展开。知识讲解环节,教师通过动画演示、实物讲解等方式,让孩子理解不同感官的功能(如"为什么摸不同东西会有不同感觉");技能训练环节,针对每个感官设计专项训练项目,例如触觉训练使用触觉板、触觉球等教具,本体觉训练通过跳袋、平衡台等道具;场景应用环节,则模拟日常学习生活场景(如课堂听讲、整理书包),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训练所得的能力。

针对多动行为改善,课程采用"能量释放+规则约束"的训练策略。首先通过大运动项目(如蹦床、爬行)释放过剩精力,再通过指令性游戏(如"听口令做动作")建立行为规则意识。实践证明,这种先释放后约束的模式,比单纯限制行为更能取得长期效果。

在团队协作培养方面,课程设计了"两人三足运物""小组搭积木"等互动任务,要求孩子在完成个人动作的同时关注同伴进度。这种设计既锻炼了小肌肉群的灵活操控能力(如搭积木需要精准抓握),又通过成功完成任务的正向反馈,增强孩子的集体归属感。

天津优思辅教育

天津优思辅教育
认证 7 年

成立: 2006年

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
0.042684s